斷鏈之後:科技產業鏈的分整合》是Digitimes的總經理黃欽勇所著的第9本書,以亞洲觀點來看產業斷鏈之後發展,本篇將特別側重其中的「汽車🚗產業發展」,作為心得書摘的介紹。

 

 

斷鏈之後科技產業鍊的分整合 心得 摘要 介紹
 
 
作者是誰?
黃欽勇,DIGITIMES總經理暨電子時報社長,同時也是國內重要的產業分析師,從資策會到Digitimes的產業研究生涯中,已經有30多年的經驗。據關鍵評論網報載,他一年讀四十幾本書,每本都寫三千到一萬字的感想,這些還不包括工作上要讀的資料和公司產出的報告。

斷鏈之後科技產業鍊的分整合 心得 摘要 介紹 黃欽勇

作者黃欽勇親筆簽名
 
 
汽車產業的發展:

1.汽車產業的重心,從傳統汽車轉向電動車。根據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的一份報告,2018年以後,全球乘用車市場疲軟,市場需求從2017年的8,180萬輛跌到2018年的8,060萬輛,而2019年甚至估計銷售量跌破8,000萬輛,僅有7,750萬輛(與下圖外貿協會統計數據相似)

 image
圖片來源:外貿協會
 

2.此外,2018年整個汽車產業5.3兆美元的銷售值中,48%來自新車的銷售,但2030年時,新車銷售將僅占38%,更多的收入將來自出行服務、融資、保險等售後服務(延伸閱讀:從展覽角度看「2020世界新車大展」(台北國際車展))。

3.汽車電子產品,1970年代的汽車成本中,僅有5%是電子系統的貢獻,到1980年代提升到10%,1990年代15%,而2000年時已經增加到22%。2020年的新世代汽車將達35%,估計到2030年時,一部汽車的成本,電子系統的貢獻值將高達50%

4.一部汽車來自半導體的成本,將從2000年時的150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300美元與2020年的475美元。2030年時,每部車子裡頭半導體的產值將達到600美元。

5.國際知名的汽車零件大廠博世(Bosch)的副執行Volkar Denner曾表示:「2025年看不到汽車市場成長的可能,只能期待電動車取待傳統汽車的商機」

6.但一輛傳統汽車大約有總量3萬顆的零件,在製造電動車時會減少到1.89萬顆(例如少了馬達、排氣系統等)。

7.汽車大廠的獲利已經大幅縮水,以韓國🇰🇷的現代汽車為例,2014年韓國現代的獲利120億美元,2019年只剩20多億美元

8.過去,中國以國內市場吸引外資,建構一個完整的汽車產業供應鏈(雙引擎策略)。現在,中國除了發展電動車之外,釜底抽薪要發展電池🔋產業,目前從政策和成效看起來相當不錯

image

Photo: Pexel
 
汽車產業的預測:

1.新冠疫情影響,加上當中國電動車的補助政策到2022年結束,未來電動車的成長動能將會轉到歐洲,許多中國的廠商可能也會轉往歐洲發展。

2.未來將不是雙B、豐田這些汽車大廠寡占全球市場,而是網路巨擘們如amazon、Uber、滴滴出行等將車用市場做不同區塊、以地區為主的的陣營。傳統汽車大廠改和電子大廠合作,取代傳統一階的汽車零配件廠Bosch、馬牌等(延伸閱讀:美國艾爾帕索(El Paso)及墨西哥華瑞斯(Juarez)雙城投資商機

3.例如Sony的新世代汽車Vision-S,重點可能不在發展全車,但目的是以他優勢的汽車資訊系統,切入汽配產業鏈

4.Tesla也會利用台灣電子產業優勢,加大台灣的供應鏈

5.汽車將成為第三台的電腦💻,未來台灣應該透過車聯網與在地服務的連結,並藉由電動車產業將完全改變傳統汽車的經營生態

6.因爲台灣是一個小市場,所以不能只靠單一零件的去推和單打獨鬥。未來台灣可以成立「汽車電子產業聯盟」,但要注意這種跨產業的聯盟,不能是傳統模式,要高規格、國際對比、專業知識、和建立資訊分享平台

 

image

圖片來源:Pexel
 
其他一些有趣的觀點:

1.原本在5G與車用電子商機的推波助瀾下,全世界樂觀期待2020年後的商機

2.新冠肺炎之後,多元代工策略會是整個供應鏈重組的要素。

3.美國其實也有科技產業政策,只是不輕易表露。2019年才表示是:「人工智慧」、「5G」、「量子技術」、「先進製造」,與之配合的是G-MAFIA(Google, Microsoft, Apple, Facebook, Amazon)

4.NVIDIA黃仁勳:「人工智慧吃掉軟體,軟體吃掉硬體」

5.研華何董:「一個產品的發展,若是超過50種,大陸就不想做了」,代表流程越複雜,分工越精細,就越需要分眾市場,也代表後面的高度知識化的技術和know-how是非常厲害的。

6.為了因應即將上市的自駕車,電信公司鎖定車廠,做好策略聯盟和實驗計畫(5G應用)

7.台韓經過了50年的競爭,現在除了晶圓代工之外,其他電子業上反而已經開始深化和合作。群創和友達已經成為三星面板供應商,聯發科也成為三星的IC設計公司

 
 
2020年後中國可能採取的對策:
作者引述國內業界大老的話,全球沒有G20,只有G2。全球的風向都要看美中兩國怎麼說,而2020年後的中國,作者是這樣看的:

1.和平演化:中國按照美國的要求,乖乖付智慧財產權、各種規費,但也會因此晚一點崛起。作者和我都覺得這條路中國不太可能實行(2049百年馬拉松心得:美國鷹派對中戰略必讀聖經

2.選擇與集中:最有可能的路,現在的中國決策者將資源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產業,打造領導產業,但也會造成分配不均的問題

3.鋌而走險:中美擦槍走火,德日台韓受到波及,最不樂見的結局。

行筆至此,我之前所看到,何清漣(著有《紅色滲透》)與程曉農(曾任全國人大經濟研究室、趙紫陽的智庫,現任普林斯頓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所合著的(《中國:潰而不崩》:如何解讀中國的不安與危機?),或許可以作為第四種可能。

image

 
 
  • ISBN:9789868053182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參考資料:
 
arrow
arrow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