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之故,筆者近年與外國駐台使館接觸,無意間蒐集到各國使館心目中台北最好的當地餐館,故筆者自從去(2018)年年中開始撰寫相關遊記(連結選我),本篇即是介紹南印度來的公協會會長所推薦的台北印度特色料理:清奈媽媽(Amma's Kitchen,連結選我)。
藏身於保固大樓二樓的餐廳(Photo Credit: 詹家安)
清奈媽媽在台電大樓站一上來的保固大樓二樓,很容易錯過。因該大樓外表稍嫌陳舊,有網友戲稱保固大樓有點像香港重慶大廈。該大樓遲遲未能重新拉皮,據聞係因保固大樓有5個管委會,彼此意見相左;再加上中間和地下室詭異夾層的設計,以致初來乍到的人多少都有點匪夷所思建商當初的思考迴路是什麼。因印度餐廳多用右手進食,故餐廳內有洗手處,但並無廁所,只有地下室公共廁所可供使用,介意的客人,建議先使用捷運站之廁所。清奈媽媽的店長表示,當初選這邊是因為交通方便,可吸納台大、師大及台科大學生之故。店長續表示,有鑒於台北沒有南印度料理,因此開設了這家小店(僅能容納15人左右),Amma是南印度泰米爾語中「媽媽」的意思,並希望每個來訪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賓至如歸。另因店長來自清奈,所以才取名「清奈媽媽」。
和樂的印度友人家庭,可看出店內不大(Photo Credit: Ashish Photography)
筆者上篇印度大使的口袋餐廳文章中提到(連結點我),印度料理大約可分為北部和南部。北印度是貴族菜,雞和魚都幫饕客們去好骨去好刺,香料也都磨成粉,口味也比較清淡,北方有名的是烤餅,有「南印愛飯,北印愛餅」的說法;南部則比較庶民,口味也比較重,做法比較粗,可以看到辣粉飄在咖哩上,大量使用辣椒,有印度詩人稱辣椒為「窮人的救世主」(物美價廉,可以為平凡的飯增加風味,且有豐富的維他命C),且使用椰漿,深刻影響東南亞的料理方式。
國際上與台北常見的都是北印度料理,像本店主打南印料理的比較少,因此菜色和一般印度餐廳略有不同,例如本店看不到印度北方常見的甩餅和饢,取而代之的是口感像麵糰的米漿糕(Pulka)和印度可麗餅(dosa),後者也可選擇蔬菜或肉等不同的餡料。
Pulka(Photo Credit: 詹家安)
Masla dosa和蔬菜Dosa(Photo Credit: 詹家安)
該店的招牌拿手除了各式的Dosa之外,還有南印度的咖哩也是絕活之一,本店素食和葷食的咖哩都有,筆者兩次都點了安全牌的羊肉奶油咖哩、雞肉奶油咖哩,味道還可以。需注意南印度料理口味較重,因此本店咖哩最少做微辣,怕辣的朋友要注意。太辣也可以和筆者友人一樣,點一杯印度奶茶(Masala chai)來去辣,印度奶茶是一種以紅茶葉為主,再加入香料及藥草調味的飲品。
羊肉奶油咖哩、雞肉奶油咖哩(Photo Credit: 詹家安)
印度奶茶(Photo Credit: winnie yan)
印度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第一集中,貴為王子的主角與下層種姓的侍衛長一起用餐的芭蕉葉料理(Banana Leaf Meals),在本店也吃的到,甚為吸睛。芭蕉葉料理包含了魚肉,以及各種不同口味的咖哩,約夠1至2人食用,若對印度料理陌生的朋友,這道料理也不失為一個簡單的選擇。惟需要事先電話預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注意。
芭蕉葉料理(Photo Credit: 李眉君翻譯顧問)
不知是否是因為本店常有名人光顧之因,常會有令人意外的驚喜,例如第一次來店時,遇到久仰已久之印度李眉君翻譯顧問,相談甚歡,筆者等3人喝掉他們一整瓶的威士忌,並待到餐廳幾乎打烊,大家才依依不捨的告別,並約定下次「台印友好」的契機。然而,雖然同行的美食家們都覺得本店料理蠻好吃的,但印度料理的價格並不親民,筆者第一次看到帳單還以為算錯了(台北的印度料理每人動輒500元以上),比起紐約倫敦等高消費地區之印度料理,價格有過之而無不及。令筆者意外的是,走訪這麼多台北印度餐廳後,印度餐廳們都還有許多歐美外籍人世的支持,生意還都還不錯,可見價格應該不是餐廳的問題,是筆者的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