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引言

汽車及其零件業可分為「汽車製造業」、「汽車零件製造業」、「車體製造業」,臺灣以「汽車零件製造業」為主,大約佔了6成左右。汽車零件製造業供應鏈完整,多屬於中小型企業,主要以AM市場為主,以少量多樣見長,如車用塑膠件、輪胎、車燈、保險桿、鍛造壓鑄件、引擎蓋等,目前除少數引擎管理系統(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電磁式無段變速系統(Electr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ECVT)之外,臺灣業者從上游零組件、中游功能模組、下游整合系統、汽車保養及維修產品暨工具、到整車輸出都有供應商(延伸閱讀:臺灣成車發展歷史與現況 )。

2020年臺灣汽車產業(整車、零組件、汽車電子)產值逾6,000億新臺幣。根據工研院 IEK 統計,2019年,我車電產值2,477億新臺幣,超過汽車零配件產值(1,666億新臺幣),占整體汽車產業總產值近四成,2020年達2,507新臺幣,預估2025年成長一倍上看5,000億新臺幣,有機會占總產業近五成。

二、全球趨勢

1.全球銷售情況:2019年從8,900萬輛汽車,到了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只剩下7,200萬輛,電動車卻能維持銷售正成長,銷售達240萬輛(較2019年成長19.8%),2021年成長更上看39.7%達340萬台,可見傳統汽車產業已經發生重大改變。

2.主要品牌銷售情形:目前全球10大汽車製造商掌握近6成市占率,然汽車大廠的獲利已大幅縮水,以韓國的現代汽車為例,2014年該公司獲利120億美元,2019年只剩20多億美元。 

3未來大廠布局:主要大廠紛紛開發電動車款,預計到2025年就會有超過350款的電動車問世。其他非傳統車廠,如Apple、Sony等也都紛紛踏入電動車的行列。供應商方面,各大車廠供應商加速電動化、策略結盟(延伸閱讀:產業風雲:鴻海電動車MIH成軍大事紀(更新至2021.1))及生產線改造,有些供應商擴大產品種類和功能,有些企業則通過重組來應對,但共同的都是透過軟體及OTA服務成為這些Tier 1廠的成長動力。

三、短期趨勢

因美中貿易摩擦及疫情斷鍊等影響,全球生產供應鏈重組分散風險(延伸閱讀:《斷鏈之後科技產業鍊的分整合》)。汽車產業朝向電動化及智慧化發展,將使用為數更多的汽車電子零組件(感測器、電機馬達、電池、電路系統等)、運算電腦(晶片)及軟體系統(演算法)。電池還是會是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延伸閱讀:2020全球鋰電池產業狀況分析),感知系統中,光達於乘用車落地可期,高解析影像雷達為廠商必爭之地。

四、中、長期趨勢:

汽車將成為繼手機之後的5C產品,電動車產業將完全改變傳統汽車的經營生態,燃油車轉為電動車是未來十年重要的趨勢,臺灣的IT產業已相當成熟,擁有切入電動車供應鏈堅強的基石,將是臺灣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