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碳風潮下,出現了許多關鍵字如「淨零碳排」、「碳中和」、「低碳轉型」、「節能減碳」、「碳揭露」等,也出現各式國際減碳倡議,例如CDP、SBTi、RE100等等,大量的術語想必把您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著手。透過這篇我們希望您了解:

1.誰應該積極做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

2.ISO14064溫室氣排放源分類?

 

 

試想,有天要去參加減重比賽,我們總是需要先知道自己有多胖,到底胖在哪裡?了解自身狀況後,我們才可以開始減重,所謂「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簡稱溫盤)就是此道理,也是一切減碳的基礎。

不論您有偉大的志向要達到淨零碳排,抑或著您只是希望幫助公司進行節能減碳,首先第一步都應該先做溫盤。您如果都不知道自身排碳量有多少,又要如何達成所謂淨零碳排,此外在溫盤過程中就可以找到「排碳熱點」,簡單來說就是能源消耗最多的地方,藉此可以精準進行工廠節能減碳的策略規劃,才不會明明胖的是腿,結果瘦了肚子,該減的地方沒減下來。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要開始積極進行溫盤,什麼企業可以慢慢逐步進行呢?先看看您是不是下列被管制的對象,如果您是這四項其中之一,不要猶豫,該捲起袖子開始盤查了。

 

一、國際

(一).受國際供應鏈要求:為響應國際低碳綠色轉型趨勢(延伸閱讀:專家帶路!一次看懂2021國際淨零政策與看點),全球各大知名品牌商相繼宣示淨零目標,並要求供應鏈關係企業配合減碳,而臺灣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很多臺灣廠商都是國際品牌Tier 1或Tier 2的供應商,很多企業陸續開始收到買主的在減碳議題方面的詢問,例如,要求訂立減碳目標、提交碳排數據、提交相關問卷等等。有些品牌,像是蘋果已經開使嚴格要求供應商減碳,並進行供應鏈碳評估,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淘汰。有些買主也許只是先請您填寫問卷,還沒強制要求減碳,但要注意,您以為考試還沒開始,其實已經開始打分數了。

想了解更多國際品牌減碳資訊https://netzerobrand.com.tw/

 

(二).為碳邊境關稅列管項目:歐洲及美國近年快速立法低碳貿易相關政策,如歐盟 2021 年推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延伸閱讀:歐盟碳邊境稅(CBAM)違反 WTO 原則?),以及美國 2022 年新提出的清潔競爭法案(CCA),兩法案目前皆以高碳排放原料為首要管制對象,詳細資訊參見下表。而課徵的費用將由進口方繳交,雖然課徵項目是以單位產品排碳量來算,但它計算邏輯及範圍並沒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這麼複雜,因此建議若您是製造業,一樣必須完成組織的溫盤,屆時要將排碳量分攤到單位產品上也會容易許多。

想了解更多國家減碳法規https://netzeropolicy.com.tw/

最新CBAM 內容https://www.greentrade.org.tw/publication?code=435

製表:阮芝芝

 

二、國內

(一)、環保署:環保署111年8月8日公告修正「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新增第二批應辦理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對象,並將法規名稱修正為「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

重點是,只要您的直接排放(範疇一)加上用電間接排放(範疇二)超過2.5萬噸,就必須做盤查。

製表:阮芝芝

 

 

(二)、金管會:2022年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1.第一階段要求118家資本額百億以上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進行碳盤查,2023年起必須在年報揭露母公司碳盤查結果

2.第二階段進一步要求101家資本額新台幣50億元至100億元的上市櫃進行碳盤查,2025年起必須在年報揭露母公司碳盤查結果

3.第三階段則要求1,482家資本額5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進行碳盤查,2026年起必須在年報揭露母公司碳盤查結果。

期程安排上,金管會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
 

 

製表:阮芝芝

 

製表:阮芝芝

 

在這裡先補充排放源的分類,以及各方對盤查範圍的要求,下篇會再說明如何執行溫盤。

目前溫盤的盤查表準主要都是依據ISO14064-1的準則,大家常常聽到的範疇一、範疇二、範疇三就是指排放源的類別,在ISO 14064-1: 2006版稱之為範疇一、二、三,而後來更新的ISO 14064-1: 2018版把它分為類別1到6,不過基本概念是一樣的。可以參考對照表如下圖。

根據需求不同盤查的範圍也不同,如果您是環保署或金管會的列管對象,可以只盤查範疇一及範疇二,盤查數據皆須經過第三方查驗。但如果您是受國際供應鏈之利害關係人要求那就不一定了,供應鏈是自由的靈魂,它們要求您要盤哪些項目您就必須配合,數據是否需要經過第三方查驗,就看供應鏈之利害關係人的要求。

 

 

製表:阮芝芝

 

 

四、小結

就算您不是文中這四種對象,何不把這波減碳趨勢當作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將「碳」能力轉化為競爭力。從行銷面來看,現今的國際企業逐漸重視碳成本,買主開始審視上游供應商的減碳程度,臺灣廠商投入「碳」相關作為,不但有機會躍升為Tier 1供應上,甚至打入新的供應鏈。

從公司營運成本來看,臺灣電費、國際石油及天然氣價格都逐漸上漲,導致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成本不斷提高,利用溫盤檢視公司內部排碳熱點,可以從汰換高耗能設備,改善公司建築能耗,評估建置再生能源系統等作為來改善,不但進而降低能源成本,也間接提升公司永續形象,強化國際競爭力,增加企業能見度。

如同一開始所言,先了解自己有多重再來減肥,才能對症下藥。不管是國家進出口政策、國際倡議、國際品牌商也紛紛提出供應商減碳計畫,臺灣在各大國際品牌的供應鏈中扮演一定的腳色,面對這一波減碳議題更是受到內部、外部的雙重壓力,應及早落實探盤查與減碳,最終才不會因此而流失訂單,跟上國際淨零轉型腳步。

 

 

附錄

想了解自身減碳能力https://netzeroexport.com.tw/

想了解更多國家減碳法規https://netzeropolicy.com.tw/

想了解更多品牌減碳法規https://netzerobrand.com.tw/

 

作者群簡介|俞棠曦

以森林系的血脈,感受真實世界的瞬息萬變,慣用理工視角觀察世界變化以及氣候變遷趨勢。視環保為一種生活態度的減碳推動工作者。

 

作者群簡介|阮芝芝

以肉品的血脈,感受美食的瞬息萬變,慣用肉食者的視角洞悉世界的變化。把食肉當作一種生活態度的斜槓美食女青年。

 

arrow
arrow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