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尖的讀者可能發現,國際經貿工作者中關於臺菜的介紹,最常引用的莫過於「臺菜天后」陳靜宜的作品《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本次透過導讀陳靜宜的大作,也是對臺菜致敬的尋根之旅。

 

作者是誰?

出生於臺灣美食之都臺南的陳靜宜,有「臺菜天后」的美稱,曾擔任報社美食記者十多年。其人親切溫柔,也擅長以簡單溫暖的文字,訴說食物背後的故事。出版《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和《啊這味道》等著作。

 

陳靜宜 美食天后

圖片來源:取自陳靜宜臉書

 

台灣菜的特色?

作者認為「台菜重清淡」。她在這邊舉的例子是,曾有大陸團🇨🇳來台,口耳相傳的不是來台要帶腸胃藥,而是要帶「調味料」;相同的台灣旅行團到大陸🇨🇳山東去旅遊,一直反應太鹹,後來有一次終於讓團員滿意了,導遊私下跑去找廚師問這個唯一讓台灣客滿意的口味秘訣是什麼,山東大廚說:「我根本沒放鹽」。

台菜 書摘

臺菜之一的絲瓜蛤蠣 

 

 

如何和外國朋友介紹台灣菜?

台灣菜真正崛起,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國宴下鄉、小吃入國宴開始,2017米其林評鑑納入台灣,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至於臺菜的特色,大概是從事國際業務上最容易被問的第101道題了,但介紹臺菜,可不是只是說好吃而已。對外國人來說,台灣菜的菜名都很好理解,一看就知道菜色的組成,例如「蒜泥」、「蚵仔」;「鳳梨」、「苦瓜」、「雞」等。此外,根據書中所記載,2007年經濟部10大外國人最愛臺菜:

小吃部五名分別是蚵仔煎、珍珠奶茶、小籠湯包、鹽酥雞和肉圓

桌菜前十名有菜脯蛋、宮保雞丁、蔥爆牛肉、酥炸香菇、紅蟳米糕、炒高麗菜、清蒸活石斑、三杯雞、鹹蛋苦瓜等

李眉君

印度友人教印度學生如何用筷子享用中餐

 

書中安排結構?

書中包含了3+1的章節。第一章「吃臺菜說歷史」,包含了各式經典台灣料理的介紹,包含菜脯蛋、客家小炒、蕃薯麋、紅蟳米糕、絲魯肉等多達14項。對於每一道都有其豐富有趣的介紹,例如如何分辨菜脯蛋的好壞:看蛋有沒有外酥內嫩、均勻分佈,外型圓厚、不油不膩?又或者是客家小炒的故事起源,怎麼樣才算是合格的客家小炒等(豆乾要爆的夠香,魷魚要炒的夠香、鹹豬肉的油量要控制好,切絲的長短,粗細都是關鍵)

第二章「聽歷史說臺菜」,則包含了臺菜的歷史(詳如下節)。第三章是「名店臺菜在我家」,聽這些厲害的大廚們的一點訣在哪。最後,是作者陳靜宜整理各種和「食」相關的台灣俚語。

 

image

茂園的菜脯蛋

 

所謂台灣菜的歷史?

台灣料理首次出現在1890後期的新新日報,當時候是以江山樓為第一代的酒家菜代表。當時候極端重視手路菜,一個後台就有50人,一個菜系5-10人負責,分工很細。隨著政權轉移,戰爭結束,1960是第二代,開始了各種創新,但隨著中國大陸管制走私,高檔食材取得困難、酒家菜辛苦師傅出現斷層、工商社會講究效率,沒有辦法再這麼厚工、國民政府課重稅,店家吃不消等因素,讓第二代的酒家菜開始沒落。第三代臺菜則例如青葉、欣葉等,青葉是裡面最先創立的,剛開始時是做些清粥小菜,爾後口耳相傳下,做到日本人稱為來台灣「必去餐廳」,而後股東之一的李秀英,更是在之後也創立門戶,成立了「欣葉」,開始了臺菜開枝散「葉」的時代。而到了現代,許多臺菜以海鮮餐廳的方式,例如新東南、台南擔仔麵等繼續出現在世人面前。

 

image

Photo: Celine Liang

給讀者的話?

作者曾經說過:「臺味,記憶所有臺灣人的共同味道。臺菜是臺灣的產物代表了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及歷史」。所以她一方面也勉勵讀者:品嚐台味,認識台灣。至於細節內容這邊就賣個關子,購買陳靜宜的書一探究竟吧!

購書連結➡➡➡https://shope.ee/2pzM0ZCdAf

 

image

 

 

ISBN:9789570838558

叢書系列:健康.養生

規格:平裝 / 232頁 / 16 x 23 x 1.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延伸閱讀:

款待之心:前文化部次長的台南愛店(阿霞飯店)

款待之心:「吉」日良時「品」珍饈(吉品海鮮餐廳)

大宴小酌: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臺菜餐廳(茂園)

大宴小酌:臺式海產心上的硃砂痣(新東南海鮮餐廳)

大宴小酌:北市三大切仔麵之「阿國傳統切仔麵」

arrow
arrow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