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作者是誰?
Graham Allison,國關界大師,曾經用飛彈危機導出一個每本課本都要寫的決策模式,同時也是前文《2049百年馬拉松心得:美國鷹派對中戰略必讀聖經》Joseph Nye的同事
 

image

圖片來源:wiki
 
修昔底德陷阱是什麼?
修昔底德出生於西元前五世紀,雅典的公民,並沒有留下太多關於自己的事蹟。曾是一位雅典軍官,卻被家鄉放逐,因此遊歷希臘,親眼見到兩個武裝團體的戰爭,並看到戰爭結束,勝利的斯巴達也懨懨一昔,從頭到尾留下第一手資料《羅伯奔尼薩戰爭史》。
修昔底德的陷阱,起因自結構性壓力,讓讓暴力成為常態。除了出現在古希臘羅馬,也出現在一百年的德國和英國、二戰後的蘇聯和美國。

image

圖片來源:wiki
 
雅典和斯巴達為何難免一戰?
「是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讓戰爭難以避免」。
波斯被斯巴達和雅典聯軍擊退之後(見亂演到不行的電影:300壯士),斯巴達回去當一個保守的陸上強權,而雅典則透過經商不斷變強,發展海上勢力,開始挑戰斯巴達敏感的神經。兩個大國其實都透過各種方式避開戰爭,透過神諭、條約與複雜盟邦關係,讓雙方維持了30年的和平。
引爆點是雙方各自盟友間先動手,讓斯巴達和雅典陷入幫或不幫的兩難,再加上對對手反應的預測錯誤,最終走向不可免的戰爭

image

《列奧尼達在溫泉關》,由Jacques-Louis David (1814)所繪
 
 
歷史上有沒有其他案例?
哈佛大學貝爾福中心應用歷史計畫,調查了15世紀到現在的16個崛起強權挑戰既有強權的案例,有些最後導致了戰爭,但有些則沒有,製表如下:
  時期 統治強權 崛起強權 競爭领域 結果
1 十五世紀後期 葡萄牙 西班牙 全球帝國與貿易 無戰爭
2 十六世紀上半 法國 哈布斯堡 西歐陸權 戰爭
3 十六與十七世紀 哈布斯堡 鄂圖曼帝國 中東歐陸權與地中海海權 戰爭
4 十七世紀上半 哈布斯堡 瑞典 北歐陸權與海權 戰爭
5 十七世紀中到晚期 荷蘭共和國 英國 全球帝國、海權與貿易 戰爭
6 十七世紀晚期到十八世紀中葉 法國 大不列顛 全球帝國與歐洲陸權 戰爭
7 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初 聯合王國 法國 歐洲陸權與海權 戰爭
8 十九世紀中 法國與聯合王國| 俄國 歐洲陸權 戰爭
9 十九世紀中 法國 德國 歐洲陸權 戰爭
10 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 中國 俄國 東亞陸權與海權 戰爭
11 二十世紀初 聯合王國 美國 全球經濟主導權與西半球海軍優勢 無戰爭
12 二十世紀初 聯合王國 德國 歐洲陸權與海權 戰爭
13 二十世紀中 蘇聯、法國 德國 歐洲陸權與海權 戰爭
14 二十世紀中 美國 日本 亞太地區海權與影 戰爭
15 1940到1980年代| 美國 蘇聯 全球權力 無戰爭
16 1990年代迄今 聯合王國與法國 德國 歐洲政治影響 無戰爭
 
 
美國和中國是否注定一戰?
書中舉出若干的數據,舉證中國發展之快速,甚至在許多地方已經超越美國。隨著中國的強大,也有著擺脫百年枷鎖「中國夢」的願景,自然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處處阻擋中國的興起心生不滿,也會想要更多話語權,例如成立自己的「亞投行」,對於真要一戰,中國似乎也已經準備好許多不對稱的獲勝方式(《2049百年馬拉松心得:美國鷹派對中戰略必讀聖經》)。作者Graham Allison認為,倘若延續目前的軌跡,加上彼此文化上的不同,戰爭不但可能,還會比現在預計的機會大很多(戰爭可能的四個因子:火花、背景條件、催化劑和危機升級)。

image

 
 
美國和中國的和平線索?
從上表可以知道,並非所有的結局,都導致了戰爭。有以下幾個方式:
1.訴諸更高權威:以葡萄牙🇵🇹、西班牙🇪🇸的案例中,最後雙方訴諸更高的宗教領袖:教宗,因為教宗可以開除教籍,並且訴諸兩國的征服,是將異教徒勸化為基督徒的更高使命
2.融入更大的經濟、政治安全機構:戰後的德國🇩🇪是個例子,透過自我閹割軍事,但是在經濟上成為巨人,也使鄰國放心
3.精明的政治家會順應時勢,區分想要和必要:英國🇬🇧在美國🇺🇸崛起時,評估過自己無力一方阻擋歐洲的法國🇫🇷、德國🇩🇪,另一面又要阻擋美國🇺🇸的崛起,所以採取幾乎放棄美洲,並即時部署軍隊到歐洲,延長了自己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
4.共通的文化:英國🇬🇧讓美國崛起,如同英國🇬🇧首相Harold Macmilian所說的:「美國人代表新的羅馬帝國,我們英國人🇬🇧就像古希臘人一樣,要教會他們如何實現目標」
5.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除了核彈:美蘇雙方終究沒有一戰,是因為具有「水晶球效應」,大家都知道結局會是如何。
 
 
中美是否可能因為台灣一戰?
不巧,的確有可能。本書舉了智庫中美一戰各種可能的劇本中,包括了南海危機、北韓🇰🇵崩潰、釣魚台危機和貿易戰爭等,其中一個劇本正是台海危機,故事是這樣的:
因為大陸開始對內部地區開始更嚴厲的管控,讓台灣🇹🇼傾向獨立的領導人、民眾更傾向獨立(別忘了本書於2017年出版,現在看起來根本神預言)。因為台灣總統認為美國🇺🇸可能會對台灣採取類同盟的舉動,所以跨越了中國的紅線。中國因此派海軍包圍台灣🇹🇼,以斷絕糧食、石油。對此,美國🇺🇸總統迫於國內強大反中情緒,便派出象徵性意義的海軍軍艦保護台灣,中國卻在某一次擦槍走火,中國海軍誤擊毀一艘美國海軍軍艦。慘烈的實況轉播,逼迫美國鷹派打擊中國的反艦飛彈發射場,進行預防性攻擊。由於中國常規和核彈常保存於同一個地點,讓中國以為美國🇺🇸要消滅掉其核武彈庫,中國便先試射一枚核武到日本🇯🇵以南的一個無人海域,一但中國跨過去不可使用核武的紅線,距離全球大戰只剩一步之遙了。

image

圖片來源:pexel
 
作者呼籲美國應該如何?
尼采說:「人類最常見的愚蠢,就是忘記了他想做的事情」,首先要辨明美國🇺🇸的核心利益,並了解中國的國家目標後,擬出戰略目標。
1.調適:英國19世紀末得出結論,已無法阻止美國崛起,因此選擇對美國「忍讓」,甚至容許羅斯福總統越界的行為。美國是否應從韓國🇰🇷撤軍、承認中國對台灣🇹🇼享有的權力?
2.破壞:在中國國內煽動、並且促成其內鬥,華盛頓其實已證實百年來都經很擅長這方面的戰略(補充:據聞,經濟學人一集披露,香港事件,是因為中國要拔掉美國CIA在香港的據點,美國的反制)
3.談判:談出一種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在某些領域施加規範,減少競爭,同時雙方可以在其他地方尋求優勢
Graham Allison最後也提醒,兩國必須意識到,兩國國內都有更重要的內政問題要處理,也都會發現,也許雙方並不是彼此最重要的敵人,如同莎士比亞所說:「我們的命運不取決於我們的星宿,而取決於我們自己」。
 
 
心得
素聞美國人有種習慣,從以前的蘇聯,蘇聯崩潰後的日本🇯🇵,日本沒落後的中國,美國總是會找到一個敵人,只是中國過去的自制的表現,讓雙方沒有真的撕破臉。真正讓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威脅,是習近期的行為,讓美國下定決心動手。
事實上,作者給美國的建議,同樣也能應用在中國身上,只是中國是否願意和平演化(中國按照美國的要求,乖乖付智慧財產權、各種規費,但也會因此晚一點崛起)、又或者是鋌而走險的挑戰美國的阿基里斯腱?端看中國領導人的智慧了。
俗話說:「當兩頭大象🐘打架時,小白兔🐰要離遠一點」。如果中美真的逃不過宿命注定一戰,不論是在哪種層次領域之戰,台灣又應該如何自身事外呢?
 
購書連結➡➡➡https://shope.ee/5V09hvD8WO
 
延伸閱讀:
資策會,【名家觀點】美中貿易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搜尋時間:2020.12.14
 
 
 
arrow
arrow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