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北部大學的邀請,2021年開始了針對大三、大四學生一系列的職涯分享,以下為節錄在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碩士申請和學習的經驗。

 

紐約大學特色與整體氛圍

NYU於1831年成立,作為一個「營利機構」💰,紐約大學分校分部在倫敦、巴黎、布拉格、柏林、安卡拉、馬德里、上海、阿布達比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國際關係研究所在主校區(位於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附近區域,以華盛頓廣場為中心),但沒有主校園,是一系列散落的建築物。附近也有一些景點可以走走(紐約鬧鬼最兇的商人之家博物館(Merchant's House Museum)),食物也豐富多元(他思鄉你吃香--Truly New York BBQ (Mighty Quinnʼs Barbeque)),如果吃不慣西餐,也沒關係,隔沒多遠就有日本村(East Villiage)、中國城(China town),甚至可以吃到台灣的老味道。據朋友說,他還多次在NYU的體育館、武昌排骨看到知名的李安導演。

NYU以藝術聞名,校風也十分開放,包容多元、性別友善,根本彎男天堂,直女地獄。記得我在圖書館搭電梯的時候,兩個大學部洋男也走進電梯,接著就無視我開始擁吻起來...

 


圖片來源:NYU官網

 

研究所選課策略與方向

紐約大學整體來說,學習的資源非常的豐富,除了碩士的正式課程之外,也有口說、英文寫作等學習資源可免費使用。此外,生活文化方面,也有Explore NYC和許多社團可以參加,例如前者只要花10 USD,就可以參加學生的導覽團,參觀紐約的各種文化、街區,體驗不同的文化,也可以交不同年齡層的外國朋友們。對於進入NYU的申請歷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駕這篇(延伸閱讀:紐約大學(NYU)國際關係研究所申請經驗)。

圖片來源:NYU官網

 

因為當時以國際公務員(聯合國)作為生涯導向,除了必修之外(例如IR core),盡快寫完論文是我唯一目的。我的論文題目是,檢定國家治理與債券評等的關係(Governance Matters? The Determinants of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in 2007 and 2012)。聽起來就很直觀,國家治理的越好,債券的信用評等當然也越好,但如果能用量化的方式寫出來,那我的目的就達成了。因此修課上,我也帶有點策略性的,這邊舉3堂課作為例子:

1.亞太地區研究

我最喜歡且擅長的課程之一,我的期末報告是用SPSS量化的方式,比較中國、印度的經濟改革,是因為什麼變數,讓兩國在20年後的差異,會如此不一樣。報告中所使用的研究和比較方法,更是影響了我的論文方向。

2.Political Opinion Writing

由Maha Aziz老師所授課,老師會以Political Risk的分析作為主要骨架,最主要還是針對課堂內容,發表英文社論。課堂也會透過Peer reivew的方式,檢視同學的社論結構有沒有什麼問題、同學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地方、建議哪邊可以改寫(文風、結構)、目標群眾(TA)有沒有被標題和內容吸引到、Source格式引用是否正確?

我原本只是想藉由這堂課,讓我的論文寫作更加順利,但沒有想到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打下了我日後如此多產的基礎(?),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了。

3.統計學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因為NYU的國際關係走計量,所以統計學SPSS是一定要做的。相對起老美,我們的數學還是相當優勢的。

圖片來源:NYU官網

 

雖然只有列3堂課,但也是有許多不錯的課程,例如我的外交實務(Diplomacy),就是前美國大使來上,因此有許多實務操作面上的分享。

為了讓這篇文章可以更加完整,我也徵詢了我其他美國朋友們,對於NYU國際關係課程的意見,有哪些最喜歡的課,以下為原文:

 

My favorite was called “Politics and New Media”. Professor talked about how politicians use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to campaign and fundraise. And he was right about everything. Now what is said on social media, especially fake news and lies, affect election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還有蠻多課也是挺奇葩的,例如前總統馬英九的老師熊玠教授,他所開的中國研究除了課程內容充實,主題也受到中國學生、中國研究學者的歡迎。一堂課15人中,13人是中文母語學生,剩下2位的美國人(中文流利),後來熊玠老師直接開始用中文授課了。2023年據校友表示,熊玠老師仍然十分健康,至今仍有許多演講活動。

 

課堂之外的收穫

後見之明,研究所90%的課程,在真正實戰的國際關係、經貿的領域中,通、通、用、不、到。

學歷就是給了一張進入大公司的門票,和擁有一些非常頂尖優秀的同學而已。"紐約市"的經驗才是重點,曾在觀光局、聯合國(特殊經歷:聯合國,我為什麼選擇離開了你),和紐約已經超越各種想像力極限的各種頂尖優秀人才互動,才真正帶給我文化震撼、影響與成長。

呼應主題「NYU國際關係研究所在讀什麼?」,或許這些才是真正帶給我最大的收穫。

和友人一起去滑雪

 

*本文同時向研究所指導過我的Esanov Akram、Maha Aziz與摯友Brandon表達敬意,感謝陪我走過那段撰寫論文的歲月。


 



 

arrow
arrow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