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朴英淑、傑羅姆·格倫(Jerome Glenn),共同描繪2040年的可能圖景。本書是圖書館的熱門圖書,我等了頗久才等到。
雖然有些推斷至2025年的今天已經證明為誤,但還是有些觀點作為大趨勢,或許值得參考或做為投資的參考,以下為摘要:
背景與方法
基於聯合國千禧年計畫而成。邀請全球參與人數約4,500位專家與學者,用未來狀況指數、德菲法、未來輪、情景分析法,思考2040年的世界。
(註:於2021年底完成此調查)
2040年的十大未來面貌
1.公民意識的轉變:讓政府存取更多個人資料,即可獲得更多津貼。
2.人工子宮技術:嬰兒可透過人工子宮孕育。
3.壽命延長:利用AI開發出新的藥物,預期壽命達150歲。人類也可會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產生新的人類.
4.終身教育:教育費用由投資基金支付。
5.環境挑戰:污染問題更加嚴重。
6.機器人與AI協作:共同工作,但工作機會減少。
7.高失業率與基本國民收入:失業率超過50%,大多數國家實施基本國民收入政策。
8.房地產凍結:房屋與土地價格穩定、3D列印房屋興起。
9.加密資產增加:數位貨幣成為主流。
10.太空探索與經濟:太空資源掏金熱潮,企業開始在月球買賣土地。
六大關鍵趨勢
1.太空時代
-太空採礦、氦-3核融合、太空房地產等活動,為資源短缺提供解決方案。
-其中,月球擁有豐富的氦-3資源,足夠供應人類1萬年電力需求。
-星鏈計畫讓全球上網更便捷,但也帶來太空垃圾問題。太空垃圾管理成為新興產業。
2.人機共生
-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商。
-機器人用於老人照護及奈米機器人應用。
-已有人利用數位孿生的技術,做出和自己一樣的半機器人
-腦機介面的未來:技術的進步,讓人機相互連接更加容易。
3.醫療的突破
-2030年口服知識藥問世。
-3D列印器官和組織。
-機械外骨骼的使用,為身障人士提供新的機會,而人類與機器人連結更緊密。
-冷凍人:冰封後復活。
4.元宇宙的發展
-元宇宙改變商業模式,如D2A(Direct to Avatar),賣衣服給元宇宙中的人。
-AI與虛擬人格延續逝者記憶,改變喪葬文化。
-政治與娛樂在元宇宙中崛起,例如虛擬演唱會。
5.移動革命
-空中交通普及,極音速飛船縮短全球距離。
火箭貨運。
-一個小時可以到達全球任何一個地方。
-現有汽車產業,將全部轉型成為服務商。
6.能源與環境挑戰
-氣候危機加劇,能源轉型勢不可擋。
-投資氣候預警系統、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基建、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恢復生態系統
-畜牧業式微,3D列印食物興起,減少食物浪費。
-植培肉降低環境成本。
-企業將更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他有趣觀察
-
AI與政治結合:紐西蘭已於2020年推出參選的AI機器人政治家Sam,利用輿論匯集與精準計算參與決策。
目前看起來是胡說八道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2025年,全球80%工作由機器完成。
-pwc:2025年AR/VR支出將是2021年的六倍。雖曾火熱,但目前元宇宙熱潮稍退燒,商業應用仍在探索階段。
-超迴路列車將成為未來,事實上看不到未來...
聯合國的報告通常有值得一讀的地方,記得10年前曾經看過的報告,到目前已經70%實現。另外,本書因為是韓國作者,因此相當以韓國的觀點看全球,可能不完全能套用在台灣的狀況。不過透過這些資訊,還是希望幫助讀者掌握「可能」的趨勢與商機,從中尋找未來的工作機會與應對策略。
ISBN:9789865064228
叢書系列:RICH致富館系列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