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國家比擬成人,他會有什麼樣的決斷?《美國的決斷》試圖以外交史的角度來回答此問題。作者張國城在本書中不只評論美國人的作為是非,而是了解其外交走向、利益、思想,以下以問答的方式討論本書心得。

讀書心得:從外交史看《美國的決斷》

 

圖片來源:博客來


 

一、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開始之前,請問整體而言,是台灣比較需要美國、還是美國比較需要台灣?

不論是否喜歡美國,大概都得承認美國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尤其在中美交鋒(《天下大亂》,或是形勢大好?)、(《2049百年馬拉松》心得:美國鷹派對中戰略必讀聖經)、《注定一戰?中美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格局之下,最後台灣人都試圖回答到關鍵問題:如果今天台灣出事,那美國會怎麼做?




 

二、作者介紹

張國城(1971年—),泛綠國際政治學者,畢業於台大政治系、會計系雙主修學士,台大國發所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雙碩士、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社會科學與國際關係博士,1998年會計師高考及格,現任北醫通識中心教授、臺灣智庫諮詢委員,曾任立法委員林濁水國會助理、國防部副部長陳必照機要秘書、高雄市政府簡任顧問,在美國求學期間,師從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約翰·米爾斯海默 (John Joseph Mearsheimer)。

近期著作:

-《國家的決斷:給台灣人看的二戰後國際關係史》(新北市:八旗文化,2019)

-《美國的決斷: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新北市:八旗文化,2020)

讀書心得:從外交史看《美國的決斷》

圖片來源:臺北醫學大學

 

三、書中內容

(一)美國對外關係史:

1.獨立建國

因宗教迫害,部分英國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來到了美國,並在1620年11月11日訂定五月花公約(Mayflower Compact)確認彼此權利和義務。其中的關鍵精神是,統治者的產生是我認可的,國王、或所謂的領袖用來約束我的事情,必須獲得同意,沒有獲得同意的事情不能做,也就是所謂的「契約精神」的奠基。

後來美國地區人民因為被違反契約精神片面徵稅緣故,導致了獨立戰爭開打,獨立戰爭直到薩拉托加戰役(Saratoga Campaign)中美軍逆轉,而後法國決定幫助美國,讓美國贏得戰爭。美國此時了解,只有維持歐洲的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才是對美最有利的狀況.


 

2. 帝國擴張時期:

因美國特殊的地利環境,可不受列強打擾進行領土擴張,此時期奠定美國的領土的雛型

(註:美國僅受到兩次國內的戰爭(1812年英國入侵1861美國南北戰爭)影響)。

除了原住民之外,美國大部分的土地取得,都是用「買」的,然後成為一個州,擁有獨立的投票權和相同的權利。因此在美國人的意識裡,他們是合法的取得的土地,他們是解放者,而非征服者,例如從英國的手中買下了奧勒岡州(Oregon);俄羅斯為了要打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也以720萬美元賣掉阿拉斯加。最大的購地案是向法國拿破崙取得,拿破崙考量若法國和英國打仗,很難分兵去防守美國,於是法國決定要籌措資金外,還要在新大陸創造一個英國的敵人,便用1,500萬美金,將路易斯安娜賣給美國(Louisiana Purchase)

另一方面,美國最具攻擊性且顯露帝國野心的案例,是美墨戰爭美西戰爭、和兼併夏威夷王國,礙於篇幅,可由超連結進入了解戰爭細節。

年輕的讀者可能記得國中、高中歷史課本裡面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孤立主義的部分原因,是美洲事物就夠美國人忙了,此時無力再去干涉全球政治。

讀書心得:從外交史看《美國的決斷》

圖片來源:wiki


 

3.鐵肩擔道義(兩次世界大戰)

(1)一戰

德國了解,若要徹底打倒英國,就要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德國海軍與潛艇剛開始遵守交戰規則,但英國各種偽裝,所以德國決定實施無限制潛艇戰(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不予以警告就直接攻擊商船。因為打死許多美國人,美國嚴正抗議,德國勉強承諾自制,惟後來戰事吃緊,德國又開始無限制潛艇戰,激怒了美國人,最後的導火線,是德國想要聯合墨西哥打擊美國的電報被截獲,才讓美國決定對德參戰。

一戰協約國勝利後,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未能繼續就任,美國也未加入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英法對於德國的報復性的懲罰,導致了之後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崛起。

 

讀書心得:從外交史看《美國的決斷》

圖片來源:wiki

 

(2)二戰

美國原本沒有要參戰,國內也有許多美國安全優先的口號。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小羅斯福總統隨即宣戰,在艱苦作戰四年後徹底擊垮日本。歐洲戰區則從諾曼第登陸,和蘇聯雙面夾擊德國。

根據後來解密的德、日文件,美國其實可以不用參戰。德軍認為,德日不可能入侵美洲,美洲是要留給美國了.美國不管有沒有參戰都是贏家,但最後歷史的因素、美國的道義決斷,讓美國決定對德日宣戰。

戰後,美國從一戰學到了經驗,成立聯合國維持國際秩序(特殊經歷:聯合國,我為什麼選擇離開了你),也沒有要求德國大量的賠償,反而還透過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去支持歐洲經濟的復興。



 

4.世界警察

此時期進入了共產與民主主義陣營的對抗,歷經韓戰、越戰等熱戰,很多次也差點擦槍走火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美國仍堅持大力圍堵社會主義,並且向鐵幕的國家開始宣揚自由民主的價值;長時間的資本和資源投入,最終消耗掉蘇聯的實力,最後消亡作為歷史的結束。日本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甚至已「歷史的終結」來形容冷戰結束。



 

5.一超多強的時代

蘇聯瓦解之後,這個時間進入了美國獨霸的年代,也鮮少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大都屬于地區性的內戰問題,例如賽爾維亞戰爭、索馬利亞內戰等。比較具有挑戰性,也是讓美國整個方向轉向的是911事件,911之後,美國注意力往中東看,全力反恐。

直到歐巴馬撤兵、川普上台之後,現在整個注意力才又回到了中國上(《2049百年馬拉松》心得:美國鷹派對中戰略必讀聖經)、《注定一戰?中美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二)美國外交政策的機構與思想;

從前面美國的歷史,作者張國城歸結出以下結論:

1.契約精神:外交政策受到民意與三權分立機制的監督制衡,重視遵守契約與集體共識,而且很保護人民的權利和義務,例如美國獨立戰爭,就是因為被隨便徵稅、德國的無限制潛艇使用,造成美國人航海權力的受到阻礙。

2.道德外交:無可諱言,美國的政策有其自私自利、荒腔走板的一面,這是因為如同任何民主國家,美國政府必須以國內選民的利益為首要考量,並常受限於決策者的智慧、人格與本位主義。然而,美國的貢獻也常被低估,或被視為理所當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戰後非但不取歐亞寸土,還以「馬歇爾計畫」大力資助歐洲的恢復,締造了七十年的世界和平與繁榮。


 

小結: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果台灣出事,美國是否會協助台灣?

從本書作者張國城的觀點推論,如果美國未勇於承擔起「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的混亂,例如二戰的爆發、川普退出很多國際組織等,但只要美國承擔起應負的責任,那台灣發生事情的機會不大。

如果,假設性的說,如果還是發生呢?

從1954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開始,台美之間發生了斷交,但美國在軍事、外交與經濟上對台灣的援助,主要是出於道義,並無實質上的利益或必要。因此作者認為,天助自助者,台灣必須要先充實國防(會展筆記:從「2023航太國防展」觀察臺灣軍工兩大重點)、加強本身的治理,才有讓美國來幫助的可能。

事實上是否如此?且讓吾人繼續看下去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若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忙,也請不吝點選免費的廣告支持作者,謝謝您!


 

ISBN:9789865524302 

叢書系列:八旗國際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arrow
arrow

    經貿人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